首页 > 教育资讯 > 正文

幼教招聘:理论综合幼儿发展
2021-06-18 14:30:32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  1.认知发展的机制

  皮亚杰认为,智慧的本质是适应,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。他提出的以下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机制。

  (1)图式:指个体用来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模式。它由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学得的各种经验、意识、概念等所整合,构成一个与外在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抽象认知结构,贮存在记忆之中。当个体遇到外界刺激情景时,他就使用这一结构去核对、了解和认识环境。

  (2)适应:指生物体的保存与维持,即个体与环境之间达成平衡状态,是指认知图式因环境的限制而主动改变的心理过程。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产生两种心理过程:

  ①同化:指把新的知识归入先前已学会的一些相同概念中,只有数量上的改变,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和创新。

  ②顺应:指个体遇到新情境,既有的图式无法适应新环境事物特征时,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的图式以符合环境的需求,获得平衡。

  (3)平衡:是指外界信息与主体现有认知结构差距过大,主体就通过忽略刺激的方式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,重新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。

  (4)建构:包括两个方面,一是向内协调主体动作,通过反省形成逻辑数理概念;二是向外组织外部信息,使认知结构的发展转化为现实。

  (5)转换:是从一个认知结构向更高的认知结构发展,它涉及认知发展的机制。

  2.认知发展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前运算阶段

  (1)感知运动阶段(0—2岁):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

  皮亚杰认为,思维起源于动作,动作是思维的起点。幼儿在最初的两年中其动作发展表现为:

  ①0—1月,幼儿具有先天反射能力,表现出泛同化现象。如幼儿吸吮,除了吮奶头还吸手指、被角等,整个世界都可以吸吮。

  ②1—4月,幼儿形成基本习惯,表现出循环反应,即动作的重复,没有目的性。

  ③4—10月,幼儿形成循环反应,能重复其偶然做出的动作。如:他能立即多次摇动拨浪鼓,试图采用同样方法达到不同的效果,这是指挥的萌芽状态。

  ④10—11月,幼儿循环反应的协调与应用产生了智慧,活动或动作有了目的。

  ⑤11—12月,幼儿能利用新手段达到目的。

  ⑥12—18月,幼儿能进行表象思维,能用表象来解决问题。

  (2)前运算阶段(2—6、7岁)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幼教招聘:理论综合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
下一篇:幼教招聘:理论综合幼儿的个性差异

分享到: 收藏